
近日,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公示,终止89家小额贷款公司相关经营资格,包括:面向“三农”、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提供融资性担保、开展金融机构业务代理以及经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相关人士指出,此举旨在落实“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工作要求,从严规范小贷公司发展。
数据:
江苏小贷公司数量全国第一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332家,贷款余额9721亿元,前三季度减少19亿元。而根据央行此前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小贷公司数据,上半年时,小贷公司贷款余额增加22亿元。也就是说,第三季度,小贷公司贷款余额净减少41亿元。
从贷款余额来看,截至三季度末,四川省、江苏省、广东省占据前三,分别为1614.71亿元、888.55亿元、756.09亿元。
从机构数量来看,江苏省、辽宁省和吉林省占据绝对的优势,分别为637家、511家与507家。实收资本上,重庆市、江苏省与广东省占据前三,分别为994.54亿元、783.91亿元和696.36亿元。
除了贷款余额出现缩水,小贷公司的数量也正在减少。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394家。据计算,今年6-9月,全国正常经营的小贷公司数量减少了62家。
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小贷公司整个行业都遇到发展瓶颈,有三分之一处于停业、半停业状态,贷款逾期率高达30%以上,逾期贷款催收成为其当下主业;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小贷公司处于勉强维持的状况,资产质量状况较差,经营管理压力较大;只有30%左右的小贷公司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较好,基本能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但综合抗风险能力依然较弱。
现象:
小贷公司为非法放贷背黑锅
尽管江苏小贷公司发展迅速,但行业规范性仍然有待提升,金融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以此次被终止经营资格的南京市栖霞区金翔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为例,该公司注册于2011年,经营范围为面向“三农”发放贷款、提供融资性担保等业务,公司从去年到今年已经涉及至少6起法律诉讼,多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显示出该公司不良贷款较多,金融风险较大。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人士指出,按照相关文件精神,金融监管部门对全省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情况进行了专项摸排,根据各设区市金融办上报的情况,经研究,决定终止一些小贷公司经营资格。
江苏金农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称,近年来,民间借贷发展迅猛,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非持牌或未经监管部门批准的非法放贷机构,在严重扰乱金融秩序的同时也混淆了社会大众对小贷行业的认知,严重损害小贷公司等合法放贷机构的社会形象及经营发展环境。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会长向为国也表示,目前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分不清小贷公司与非法放贷组织的界限,让正规小贷公司背了不少黑锅,应该呼吁划清正规小贷公司与非法放贷组织的界限。
对策:
加强行业监管,提升品牌建设
针对小贷行业良莠不齐,再加上非法放贷组织的“抹黑”情况。江苏省的对策是除了加强行业监管外,还积极提升小贷公司品牌建设。去年以来,江苏出台了多项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加强行业规范的文件。根据文件要求,江苏对小贷公司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创新发展。同时突出监管重点,防范行业风险。对存在违规行为且情节严重、资产质量严重恶化且公司无能力或不愿意充实资本金、一年以上不开展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依法终止小额贷款经营资格或关闭清算,坚决予以市场退出。
同时,重点关注已上市(挂牌)以及有对外融资、或有负债的小额贷款公司。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应根据情节轻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置。对发现有非法集资、暴力催债或洗钱等违法行为的,根据属地管理原则,由金融办会同工商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对存在重大违规违法的相关责任人,应采取行业禁入措施。
此外,江苏省让各地金融监管部门主导成立江苏金农公司,负责搭建的“云服务平台”模式将服务与监管集于一身,成为全省小贷公司与监管机构之间的关键纽带。具体来说,江苏金农的主业是面向全省小贷公司统一提供IT系统支撑、行业培训、业务创新、辅助性风险监测等信息平台服务,引导江苏小贷行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在业务上予以支持,金农公司对小贷公司的形象也进行了统一设计。这一点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小贷公司的logo上整齐划一。这种品牌建设无疑为小贷公司打响知名度提供了帮助。